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长三乙火箭将保持高密度发射2025中国航天值得期待!

时间:2025-04-07 13:11:46      作者: 米6体育

  7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也使2025年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大多数都用在发射高轨航天器,今天发射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就是一颗高轨卫星。长征三号乙是我国首个单一型号完成100次发射的运载火箭,曾助力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任务的实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覃艺:这次发射任务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2025年开门之战。型号研制队伍采取了40多项的保成功加严措施,充分准备好,确保这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据介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年将持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完成小行星探测等十几次重大航天任务。

  今年长征系列火箭将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因此,火箭的生产也要跟得上节奏。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黑灯工厂”,火箭的“方向盘”等核心部件正在加紧生产。

  “黑灯工厂”也叫智能工厂,因车间内的机器采用人工智能管理,可以自动运作、不需要灯光照明而得名。

  在这里,工人们将预装好的工件和托盘放在工作站,不用有人全程跟产,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大部分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最终成品像复制粘贴一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张红超:这台设备现在正在开展的是机械手的自主换装工作,它会把加工完的零件放到工作站,然后再取一个零件放在机床的工作台,机床工作台的定位精度能达到微米级。

  张红超介绍,伺服机构作为火箭必不可少的器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产能,才能满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的发射需求。而在整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智能化“黑灯工厂”还有很多。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北京和安徽两地联合开展嫦娥七号科普载荷的研制工作,这个载荷的创意来自长沙的小学生们,它将和嫦娥七号探测器一同前往月球南极,尝试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旗帜在月球上飘扬。

  如果计划顺利,这将是第一面在月球表面飘动的旗帜。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天柱介绍,通过这一种方式有助于建立青少年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和认知,并激发他们未来从事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此外,科研人员目前还在推动后续嫦娥八号以及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的论证工作。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张天柱:我们的目标是想建立一个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建成长期自主运行和短期有人参与的可持续、可扩展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在2035年左右想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除了国家队的任务,2025年,我国的商业航天也将非常繁忙。新年伊始,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公司已忙碌了起来。

  在位于浙江嘉兴的蓝箭航天火箭制造基地,研制人员正在厂房中组装和焊接火箭舱段,这些舱段将用于今年计划实施首飞的朱雀三号。

  蓝箭航天嘉兴火箭制造基地装焊一组组长 胡少雄:2025年大家干劲十足,每天加班加点,有的工位进行两班倒,为了任务圆满完成,希望2025年朱雀三号首飞成功。

  今年,我国多型商业液体火箭将要首飞,卫星互联网、商业遥感等星座还将大规模部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银河航天抓总研制的大气探测遥感卫星正在来测试,计划在今年1月实施发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股大跌损失惨重,马斯克也忍不住了!他公开挖苦特朗普“顾问”纳瓦罗:要么是自负,要么是脑子有问题

  弗里德曼在上海参观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后撰文:“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嫂子揉面擦边的背后,我们还有多少词语被污名化?

  1:3,五大联赛首支降级队诞生!31轮10分,140年老牌劲旅告别英超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华硕推出新BIOS:ROG夜神RTX 5080 TGP功耗提升至450W!

  3699元!小米推出米家冰箱Pro双系统十字平嵌508L:冷冻冷立0串味

  3799元起!苹果中国官网上架M4款MacBook Pro/Mac mini翻新版

  AMD两款Z2系列掌机CPU新品蓄势待发!包含“AI优化”Z2 AI Extreme

  OPPO Find X8s样张赏析:Ultra同款专业哈苏人像,小机身藏大实力

  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 将不会采用双色设计或更小的灵动岛

  荣耀Power系列再次被确认:外观类似华为Pura70,续航却有大惊喜

上一篇:襄阳: 产教融合培养“大国工匠” 让企业“用得上、离不开”
下一篇:具身智能:工业场景或率先落地发展仍面临多维度挑战︱2025潜力赛道展望
服务热线:

025-57866111

Copyright ? 2017-2020 米6体育·官网app下载-网页版(www.huajiaglobal.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苏ICP备14046586号   技术支持:米6体育   网站地图